炎熱的天氣來臨時,如何預防自己造成熱傷害?關鍵有三個要訣:
一、 保持涼爽:
穿著輕便、淺色、透氣、排汗功能的衣物。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:戴太陽眼鏡、寬邊帽及擦防曬乳。
二、 補充水分:
定時喝水,每天至少2,000㏄白開水的好習慣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。可多吃蔬果,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。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。若有限制喝水量的病友,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,喝多少量為宜。
三、 提高警覺:
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,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,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,如果必須外出,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及注意防曬措施;另外,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家人、同事的身體狀況,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。
提到了「提高警覺」,究竟熱傷害的症狀有那些呢?
熱衰竭:
有兩種狀況——
- 水分的大量流失,病患會覺得非常口渴。
- 飲用過量的水,而忽略「鈉」離子的補充。
身體狀態:
- 體溫:體溫大致正常,或體溫稍高。
- 流汗:會流汗,皮膚較潮濕。
- 其他症狀:頭痛、疲倦、無力、躁動不安、定向力變差、噁心、嘔吐、蒼白、肌肉痙攣等現象。
中暑:
熱衰竭不儘速處理,會進入到中暑的狀態,此時若沒有再做適當的措施,非常容易脫水、急性腎衰竭、心律不整、橫紋肌溶解症、肝臟損傷、休克、抽筋、昏迷,甚至死亡等狀況。
身體狀態:
- 體溫:體溫上升很高,甚至達到40度以上。
- 流汗:無法流汗,皮膚乾燥發紅。
- 血壓脈搏及呼吸:低血壓、心跳過快、呼吸過快。
- 其他症狀:頭痛、頭昏、噁心、嘔吐、視力障礙,多個器官衰竭、神智混亂、定向力變差、以及昏迷、抽筋。
發生以上症狀,立刻要做的事:
把病患移到陰涼的地方,除去身上過多的、有束縛的衣物,用以涼水(大約15°C)擦拭患者或風扇冷卻。並且打119電話求救、送醫。
等待救護過程中,可以做什麼?
- 保持蔭涼和通風。
- 平躺休息,抬高足部讓血液回流至大腦及心臟。
- 若有抽筋狀況,可以按摩緩解抽筋。
- 若患者意識清楚,可以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,或者少量鹽份的涼開水(勿喝冰水)。
夏日漫長,希望人人都能照顧好自己,避免受到熱衰竭、中暑的傷害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