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文章顯示:
台灣的調查發現,多數民眾認為管理體重是自己個人的責任,抑或是擔心被歧視或標籤化,而不想對外提出協助。
其實文獻證實,若有專業醫療協助的介入,根據患者的身心狀況及根本原因找到最適合的方式,會比自己進行控制體重更有效果。
坊間流行各式各樣的減肥方式——
低熱量飲食(通常是食用低卡代餐)、低脂飲食(以低脂食品替代高脂食品)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(生酮飲食)、間歇性斷食(普遍分為5/2飲食法:5天正常飲食,在不連續的2天內限制攝入卡路里量在500-600大卡;16/8飲食法:一天的8小時內進食,剩下16小時只能喝水、茶、咖啡)
但是,許多人會發現透過這些減肥方法,可能在短期內會看到一些效果,但是無法持續下去,例如體重到達某一個點,無論再如何節食都減不下去,或者因為減肥方法產生的不適狀況等……而在恢復和往常一樣的飲食方式後,體重居然比以前更重了。
要穩定減少自己的體重,首先要建立起健康的生活,健康的生活包含心理層面和生理層面——

- 建立符合現實的期望
降低體重是為了身體的健康、提升幸福感而做,不斷地關注腰圍、體重,容易使心情變得沮喪,讓人容易放棄,或者選擇用進食令人愉悅的食物(糖分)來改善自己的心情,那麼就和初衷背道而馳了。建立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改變或許不會很快,但是能維持得長久。 - 降低壓力
任何的壓力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經濟等,都會使身體分泌皮質醇,以因應壓力,而皮質醇又會影響身體,使得身體認為需要「更多的能量」來面對即將到來的危機(壓力來源),讓人吃下更多的食物。如果外部壓力無法消除,可以利用運動、按摩、跳舞等會令人快樂的事情來降低皮質醇。

- 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
三餐均衡飲食,盡量吃進原型的食物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民眾繪製了「我的餐盤」,根據「我的餐盤」規劃每日飲食,將能獲得均衡的營養素。
但若真的很忙,沒辦法精算每日所攝取的營養,請記得盡量攝取原型食物,避免加工食品、含糖飲料、油炸食物等。
(圖片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)
- 維持運動習慣
每週2-3次的運動,每次至少20分鐘,並且能夠出汗。
- 調節睡眠
睡眠不足會導致飢餓肽增加,讓人對高熱量的食物有更強烈的食慾。然而手機、平板電腦的普及,使得人們睡眠時間越來越晚。為了能讓自己提早入睡,比較好的方法是隨著時間流逝,減少光源,刺激退黑激素分泌,便會開始疲倦想睡覺。剛開始無法適應早睡也不用心急,可以透過熱水澡、音樂、閱讀等會讓自己放鬆的方式休息,不需要因為不能入睡而感到壓力,只要好好享受休息的狀態就可以了。
以上都是一些簡單可行的方法,而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重方式,一定要諮詢專業醫生,讓自己可以快樂健康地減重。
參考資料: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正向支持 攜手相挺 體重控制不難「瘦」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「我的餐盤」
- 《我們為何吃太多》安德魯.詹金森醫師,2021,八旗文化出版